智能手环残酷竞争 苹果遇冷:人们更看重健康而非时尚业界
作为智能硬件的急先锋,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曾风生水起,深受创业者和资本的追捧。但伴随生产的成熟,苹果、三星等巨头的进入,以及风投的冷淡,整个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空有噱头、实用性不足的入门级硬件产品迎来倒闭潮,而以Fitbit、小米、苹果、Garmin、三星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巨头,出货量占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虽然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设备出货量年增67%,但这些可穿戴设备巨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作为最早进入智能手环领域的公司之一,Fitbit顶着智能硬件第一股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环、手表厂商的光环,第一季度出货量480万只,市占率24.5%,依然占据行业头把交椅。但不断暴跌的股价以及低于预期的盈利,表明这家健康追踪设备厂商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而苹果则更为惨淡,出货量从前季度的410万只骤降至150万只,市占率为仅为7.5%,滑落至市场第三名。
“所有的轻手环创业都会死掉,我们过去不需要它,现在不需要,将来更不需要一个手环告诉我走了多少步,而功能性手环除外。”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淮表示。
面对日渐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智能穿戴制造商们也在选择不同的方式,逐渐聚焦细分市场、细分人群,他们或专注于核心功能挖掘,或与时尚结合,通过更清晰的产品定位,增强用户黏性。
“在功能上,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更为丰富,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可穿戴产品。如现在出现的针对儿童市场防走丢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鞋,健康领域的针对人体各项健康指标的监控和预警的可穿戴监测设备。”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靠计步器起家的Fitbit一直深耕健康和健身领域,去年曾收购专门定制健身方案的Fitstar公司,以提升产品的在线锻炼功能。其着力研发的两款新产品核心功能都集中于健康追踪,包括监测心率,还有各种日常活动、睡眠、提供健康总结。
“专一、有针对性一直是Fitbit在产品设计上的原则,一些智能手表给用户提供的功能太多了,我们始终是关注健康健身领域,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加深更多智能化的功能。”FitbitCEO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从少数玩家到大众消费品过渡的过程中,产品的细分愈加明显。詹姆斯·帕克坦言自己也观察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分化现状,针对老年人、儿童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这些领域都有利可图且取得了成功,但仍需关注最核心的领域。
与健康一脉相承,据詹姆斯·帕克透露Fitbit将更深进入到健康医疗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在美国我们发现Fitbit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根据健康数据记录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所以我们想把这个现象复制到全球。”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Fitbit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整合更多的数据到数字医疗系统,例如将产品销售给大公司,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帮助员工更有效率地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在让员工变得更健康的同时,减少医疗支出。其次要做好数据的迁移,与医院合作,获取更多病人的健康数据,同时将在数据管理和潜在价值挖掘上下功夫。
不管是从用户忠诚度,抑或长期数据积累价值而言,与医疗健康的 结合都将极大解决可穿戴设备普遍存在的弱需求现状,而相应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管理能力,也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在红海中胜出的护城河。
同样是切入细分市场领域,智能可穿戴硬件厂商Misfit的路径则截然不同,在被FOSSILGROUP收购之后,时尚化成为其新的发展路径。例如Misfit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智能水晶手表,在产品美观时尚度上做了不少改动。
FOSSILGROUP中国区副总裁AnnemiekBallesty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将让产品与众不同。确切地说,这将引领厂商瞄准不同的细分市场。
未来FOSSIL有意进行个性化定制珠宝,尽管现在受限于材质、尺寸,还有功能和时尚的平衡,但是当市场进一步细分,仍然有着不小的商业机会。
在Misfit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楷看来,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分成专业、运动和健康还有时尚三个不同的细分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几年说智能可穿戴设备,而未来肯定是穿戴智能化。”
垂直化、细分化发展,给可穿戴设备的跨界形式带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此前美国消费技术协会消费电子展及企业运营战略高级副总裁凯伦·查布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不拘泥于常见的手环、手表等形式,产品形态将更为丰富。
可穿戴制造商们也在试图进一步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例如可穿戴皮肤贴片正成为可穿戴市场越来越受注目的产品形态,它既能够用于运动数据跟踪,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病患监测。
虽然相应的技术依旧不够成熟,在功能的丰富性上,短时间内也难以替代手环、手表类可穿戴产品,但不得不说未来的可穿戴产品“将在产品形态上,更加便捷、无感,产品外观更适合其应用场景。”王昕表示。
根据Fitbit的IPO招股书显示,在上市之前,Fitbit已经获得包括风险投资公司FoundryGroup、TrueVentures、软银等在内的投资。作为第一个由 投资的穿戴式设备厂商上市,股价走势的下滑流露出资本市场的担忧。而拿到小米、京东投资的Misfit,在产品发布两年后就急于出售,同样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失去耐心的资本压力。
从硬件业务切入到内容业务,在细分化、专业化基础上,无论是Fitbit抑或Misfit都正在寻找新的故事,尝试在硬件成本计价方式之外,通过软件和附加价值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