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联手苹果,电影行业真的要被流媒体颠覆?业界
据外媒报道,苹果已经和斯皮尔伯格主导的安倍林影业、NBC达成协议,将重启剧集《惊异传奇》。新一季将拍摄10集,每集制作费用据悉在500万美元左右,斯皮尔伯格将担任制片人。
其实这并不是斯皮尔伯格第一次参与剧集制作,此前斯皮尔伯格就和汤姆·汉克斯制作了迷你剧《兄弟连》。但当合作伙伴是苹果时,这样的市场信号就非同一般。
上周,北美票房虽然迎来了《银翼杀手2049》领衔的诸多新片,但实际表现似乎并无法令人满意。从暑期档的创作新低,到大制作的摇摇欲坠,传统的北美票仓正在艰难前行,而连续“挖角”后,苹果终于扔出“大炸弹”——牵手斯皮尔伯格。
从斯皮尔伯格到大卫·林奇、大卫·芬奇、伍迪·艾伦等顶级导演纷纷 “拥抱”流媒体平台展开合作,那么传统电影业又该靠着什么样的优势来维系竞争?
如今北美票房持续低迷,除了自身大制作表现惨淡外,流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大导演纷纷“拥抱”流媒体制作剧集,顶级影人新作锐减或致北美票仓低迷?
上周北美票房依旧在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中收官,备受瞩目的《银翼杀手2049》并没有完全爆发,表现略低于市场预期,周末三天仅收3152万美元。而其余影片的表现也同样略显疲软。
暑期档,北美票房同比下跌16%,总票房创造10年新低。草草收官后,北美票房将压力倾斜在下半年几大焦点大片上,但《银翼杀手2049》的表现并不算如意。
随同票房下降的则是观影人次的下跌和影院收入的锐减,整个北美电影市场表现的非常让人担忧。被万达收购的AMC院线股价今年跌幅超过50%,目前股价维持在15美元左右,处于历史最低。而帝王娱乐集团、喜满客影城、IMAX公司的股价或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了大制作的视效大片在本土“吸金”程度下降外,北美票房市场最大的一个特征或许是“中段”影片的消失。好莱坞顶级大导演的新作数量锐减,而视效大片和独立小众影片本身对于电影市场的吸引力就有限。
某种程度上单一层面的竞争加速了影迷的审美疲劳,即便大量“转销”内地,此类电影都面临着重大的回本压力。而除了斯皮尔伯格以外,梅丽尔·斯特里普、妮可·基德曼、艾玛·斯通等好莱坞女星,也都在今年出演迷你剧,而且合作对象中NETFLIX的名字多次出现。
今年在《双峰第三季》首播之前,大卫·林奇曾公开表示推出电影界的意愿,而他执导的《穆赫兰道》多次被评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作品。欧洲大牌导演保罗·索伦蒂诺也在去年拍摄了《年轻的教宗第一季》。
伍迪·艾伦在《咖啡公社》后,也与亚马逊合作了《六场危事》。流媒体通过独有的优势在好莱坞大量“圈层”,无论是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这样的大牌导演,还是梅姨,新晋影后艾玛·斯通这样的顶级女星,大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牌”转投流媒体平台参与制作影视剧,或许也对北美票仓下滑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巨头入局引发竞争“新升级”,流媒体竞争将迎“黄金战场”?
今年,苹果进军原创内容制作的消息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6月份,苹果从索尼影业挖来詹姆斯·埃利希特、扎克·凡·阿姆伯格。随后供职于福克斯和华纳兄弟的马特·车尼斯也被招致麾下。
8月份,苹果宣称将投入10 亿美元拍摄 10 部原创剧集,如今和斯皮尔伯格的合作无疑是开出的“第一枪”。在硬件市场逐步饱和的情况下,原创内容制作无疑让苹果有着更多施展的空间。
而除了苹果,Google(YouTube)、Facebook 和 Snapchat 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在原创内容上积极布局。甚至迪士尼也和NETFLIX分道扬镳,在10月12日推出一体化影视服务 Movies Anywhere,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和数字流媒体平台整合到一个平台中。
此类科技巨头已经将“入场费”提升至10亿美元级别,尽管看上去略显夸张,但背后NETFLIX、HULU、亚马逊等现有竞争核心阵容,在原创内容的投入比例远远超过了目前的科技巨头。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苹果、Facebook仅仅完成了“学费”递交的第一步,步入竞争正轨其“烧钱”程度远远超出目前的投入占比。
今年,NETFLIX和亚马逊在原创内容的投入上,分别提升至60亿和45亿。据悉,NETFLIX明年将投入80亿美元,持续加码。对于市场份额已经十分明显的现有巨头来说,一方面应对科技巨头的入局和传统电影业的“反攻”,另一方面开发竞争的“新战场”也是其持续投入的重要原因。
例如NETFLIX在国际市场上继续稳步推进,除了今年和爱奇艺达成合作外,还将制作首部华语剧。而通过《玉子》的“成功先例”,NETFLIX在韩国的知名度大增,有着进一步打入市场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苹果、Facebook仍处于一个新的阶段,而为了持续竞争,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通过优秀制作人来迅速提升“战斗力”。斯皮尔伯格和苹果的合作,或许是一个市场标志。在流媒体平台迎来“新玩家”时,传统电影业可能会继续面临人才流失的状况。一旦优秀电影人将制作精力转移,那么传统电影业的低迷状态可能会持续更久。
流媒体崛起威胁传统电影业,“两极对立”背后究竟是利还是弊?
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李安、马丁·斯科塞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等新作均没有入围提名名单。而资历更老的梅尔·吉布森、丹尼尔·华盛顿等“老炮儿”也没能有太多的收获。
反而是《爱乐之城》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刷新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纪录,卡西·阿弗莱克、艾玛·斯通首次提名收获大奖。与此同时,亚马逊发行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推销员》拿下三项大奖,也让其成为了首个收获“小金人”的流媒体平台。
但很快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流媒体平台的“闯入”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随后佩德罗·阿莫多瓦、克里斯托弗·诺兰、詹姆斯·卡梅隆都纷纷表达对NETFLIX的“不满”。
流媒体平台和传统电影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但无论是奥斯卡上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还是戛纳电影节上的《玉子》,流媒体平台对于顶级电影人的吸引力似乎一直在增强。
充足的拍摄资金、宽松的创作环境、“洗牌式”的终端流程,无论认可与否,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威胁着传统电影业,甚至形成了“两级对立”的尴尬局面。
流媒体平台拥有更加准确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有效计算观众的审美喜好,在内容自制上“大手笔”引援更容易投其所好,避免惨重失败的可能。而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整合,剩下了许多中间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当流媒体平台依靠这样的优势越明显,传统电影业受到的冲击就越多。今年戛纳为了NETFLIX修改参赛规则,随后北美院线爆发的“市场寒冬”验证了传统院线恐慌的必要性。
而除了重新对传统电影业的“洗牌”,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对于电影制作究竟是利还是弊或许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老牌”的阿莫多瓦认为影院是种“仪式感”,“新潮”的威尔·史密斯认为流媒体平台和影院二者可以完美兼容。
目前,好莱坞大制片厂盲目开启“宇宙竞争”,电影人的创作自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而流媒体平台颠覆性的放映模式,以及充足资金支撑高质量影视制作又为大量剧情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但流媒体平台的放映格局本身有着天然的局限,所以视效大片的制作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而好莱坞大制片厂恰恰将其视为最大的“王牌核心”。两种的优势很难去真正重叠,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更像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存在。随着影迷对于新鲜事物的逐步认可,影院和视频播放媒介同样可以兼容。
但目前,在传统影业的“阵痛期”,流媒体平台更像是一个“闯入者”,将大量优秀的顶级影人招揽其中,过快的“掏空”让传统电影行业失去了缓释的时间。如果传统电影业短期内找不到应对的有效办法,伴随北美票仓低迷的或许是更长的时间。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