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寒冬”可能不太冷?态度
作为一家经历了四个完整经济周期的基金,我们其实很少去提及或者谈论所谓的资本寒冬。因为从长远来看,市场总是有起有伏,这都属于“正常情况”。但同时,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资本提供者,我们愿竭尽所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近日,在一次与被投公司长达数个小时的、推心置腹的谈话中,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谈到,大家所说的“资本寒冬”,在我们看来更多是“价格调整”,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反而是一个修炼内功的绝佳时机。
为了让 IDG系企业成员都能安心练内功,这周三,我们将使用一次召唤术,把圈内各大投资机构请来与优秀被投企业 沟通。令我们有些意外的是,最终竟有近 170 家机构应邀/报名参加【Meet IDG】大会。这个寒冬可能不太冷。
以下是合伙人牛奎光关于寒冬的看法,在此也与你分享
1.投资人眼中的“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很可能是一个在大家口中越传越可怕的一个说法。
我的看法是,这次所谓的资本寒冬跟之前几次,至少跟 2008 年的性质完全不同。当时属于流动性的枯竭,市场上的“钱”少了。但这次,其实更多是对“价格”的调整。
一级市场也是一个容易被高估的市场,一方面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这就有了单边上扬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的估值、价格是由胆子最大的投资人决定的。所以,当市场持续几年利好,就容易出现价格泡沫。
这正是现在的资本寒冬最明显的表现和特征。包括美国的独角兽们,私有估值都比较高,但一上市就可能腰斩。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价格虽然腰斩了,该上市还是能上市,上市以后该增长还是能增长。所以说寒冬最可怕的地方还是在于“价格”。
人的预期就是如此:往上调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一旦往下调,就有了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企业融资这件事的根本还是“供求决定价格”,只要能融到钱,至少说明市场对企业还是认可的。换句话说,这只是双方为了达成交易一个暂时的方法。
当然,对于一些没有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这个寒冬会更可怕一些。因为它们可能处在生死关头,而不仅仅面临着价格的调整。
另外,我想说下投资机构这边的情况。在资本寒冬来了之后,我们看到市场上有一部分基金还是相对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比较难。
在二级市场有句话叫做“牛市重市,熊市重治”,这放到一级市场来看可能也有用。当大环境变了,公司更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再去做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市场热的时候,公司忙着跟竞争对手打仗,“增长”无疑是优先级最高的指标;但是到了今天,竞争环境留出一些宽松空间了,在这个“讲质”的环境里,练好内功反而变得更重要,练好之后再去扩张。
2.“练内功”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主要问题就是想清楚什么事自己一定要干,什么事可以跟别人合作干,什么事不干。创业公司资源有限,肯定不能全干;这三件事想清楚了,选择方向才有优先排序。
这个问题说来简单,但要回答并不容易,深刻理解公司及环境所发生的三类变化是前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公司):
第一类变化,我把它称之为“公司的台阶”。
比如电商类创业公司,发现了一个市场机会,伴随有流量红利(社交/微信、投放、品类等等);但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会发现红利很快就被拉平了。这意味着,之前驱动企业增长的那个因素,上了一定台阶之后,加上环境变化,已经发生了改变。换句话说,之前很好用的“那板斧”,现在是不是该换换?新的机会,新的章法在哪里?
第二类变化,是“公司的体量”。
公司还小的时候,可能用“小招”就行,但公司增长到一定体量了,就得换中招甚至大招才行。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创始人的信心很容易得到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无敌手。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出现挫败感。因为之前的那些对手很快被甩在身后,随之而来的是新一代的竞争对手,可能换成正规军。这时候企业应该想的是,面对新的对手和环境,应该怎样去应对。
第三类变化,是“业务的模式”。
有的公司原来做 To B 业务做的不错,但看到整个市场的规模增长的比较慢,就想进入 To C 的市场,这时候会产生很多困惑。一来这个领域自己不擅长,二来玩法也变得不一样。
有的企业一开始是免费模式,吃惯了移动智能设备用户增长的红利,但上半年我们看到 APP 的下载量,基本上已经开始下降。这就好比是跑马圈地圈完了,之后要去想的是这片地上还能种出什么东西。从免费到盈利,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以上是我想说的在“事”上要思考的三类变化,另一大块是“人”的变化。
我在跟CEO们聊的过程中发现,最后头痛的问题都在“人”上。例如,原来跟你一起创业的人,死心塌地又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样的人在新平台上是不是还能发挥原来的作用?如果不能跟上,这些人怎么办?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前分众CEO谭智的分享。他认为公司里有四种人,可以按两个维度去分:一个维度是好人/坏人,主要看工作是否努力,价值观正不正;另一个维度是看能力强弱。由此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强调这点是因为一个公司除了要抓住市场机会,还要建立起跟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相应的人才结构和组织结构,这是“内功”里基础性的话题。
3.投资人与创业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创业维艰,投资人显然不只是提供资本,但同时,投资人也不应该是最终解决问题的人。理想的关系是:创业者解决问题,投资人则用常识帮助判断解决问题的招好不好使。因为投资人能看到的整体趋势可能更多一些。所以,在你发动“总攻”之前,可以跟投资人提前作沟通,让他帮你确认这个趋势。
第二层关系,至少在IDG,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创业者的合作伙伴或者说合伙人,而不仅是投资人。
这个合伙人虽然不是每天到你公司上班,但当你在心理上有很大压力、面对很多选择产生诸多困惑的时候,尤其是你觉得无法跟组织内的人完全分享、分担时,投资人会是很好的沟通渠道和对象。
【来源:i黑马 作者:IDG资本】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