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会死吗?新金融

/ 陈剑锐 / 2018-04-14 19:46
虽然目前头部P2P平台已经做好备案准备,但细观之,多数平台是否真的合规尚属未知。

P2P会死吗? - 金评媒

前几天和几个媒体人朋友聊天,聊到P2P行业的未来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担忧:P2P行业再这么禁下去,恐怕要死了。

P2P是不是到了生死边缘?笔者不是从业者,不能给出答案。但笔者知道一个现实,P2P的禁令太多了,如果再出一两条禁令,P2P可能就真到生死边缘了。

虽然目前头部P2P平台已经做好备案准备,但细观之,多数平台是否真的合规尚属未知。如果有平台说:我完全合规,那么恭喜你,要么你过去经营的资产完全合规,要么你现在基本没什么资产可做。

1、“精神分裂”的P2P

当下的P2P是分裂的。

举例来说,《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后,现金贷被一刀切。《通知》将现金贷定义为: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同时指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

“现在的消费贷,都不需要和线上、线下的场景了,直接申请贷款时勾选一个资金用途就可以”网贷从业者A女士提到。

这种消费贷是否属于现金贷?如果说它属于,它并不像过去现金贷那样小额、短期、高利,如果说它不属于,它的场景依托和资金用途名存实亡,细究之下,不能排除是一种擦边球,但如果没有这种擦边球,P2P行业还能生存吗?

网贷暂行办法的13条禁令,首付贷、校园贷、“小额现金贷”一刀切,金交所整顿,以及刚刚下发的29号文,网贷平台能做的资产越来越少,未来做什么?供应链金融或许是一条路,但是供应链必须依赖核心企业,需要一家一家的去开拓资源,没有“爹”的P2P平台想打通这条线很难;车抵贷或许是条路,但是 质押需要大量库房、人员投入,需要资金,资金不是谁都有的。

南方一大型P2P平台的从业者B女士对笔者表示,我们主要做经营贷,就是供应链金融,现在网贷业务余额就三五个亿人民币。

三五个亿贷款余额产生的利润能否覆盖其经营成本?我想是不够的,P2P归根结底还是企业,企业就要盈利,无法盈利的企业能存在多久?如果A女士所说的消费贷被定义为现金贷,估计又要多很多贷款余额三五亿的大型平台了。

再举例,《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指出,禁止辖内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各地应积极引导网贷机构引入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方式。

监管要求P2P行业取消风险备付金,本质上是要打破刚信兑付,但因为P2P的历史问题,很多投资人对没有刚性兑付的P2P并不信任。“尔冬,我们下线风险备付金这事,尽量还是不要报道,我们怕造成投资人流失,其实风险备付金虽然下架了,但如果借款人逾期,我们依然会代偿,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说。”北京一头部平台的C先生对笔者表示,实际上除了C先生,业内很多平台也都阐述过类似的看法。

P2P合规吗?P2P不合规吗?笔者不知道,但笔者知道,P2P现在是精神分裂的,而这种分裂来源于它的过去。

2、P2P的过去和救赎

互金媒体圈存在很多传说。

“上海某平台曾在某次融资时,自融了3000万元,融资款一到就把窟窿堵上了;北京某百亿平台现在还有假标;南方某巨头创始人,我觉得他早晚要坐牢的,他进资本市场的钱是哪来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平台也存在问题,不过盘子大,风险现在在盘子里摇摆、消化;过去,有几家平台没有自融过啊,深究的话都要坐牢,要是平台创始人都去坐牢了,谁去堵窟窿?最后还得政府兜底”。

许多从业者、媒体人和笔者交流时提及过这个行业可能的内幕,笔者认为这些内幕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在行业发展初期,P2P被很多企业看成是私人银行:从银行无法融资?搞个P2P;做金融没牌照?搞个P2P;个人想买个游艇?搞个P2P。过去几年P2P是犯罪成本最低的行业,因为犯罪成本低,这个行业存在着太多的风险需要P2P平台消化,这也是平台自我救赎的机会。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现有的P2P平台也做着解决融资困难,盘活经济的事情,虽然体量无法和银行相比,但却有其存在的价值,国家没有将P2P一刀切,也是看到了它的价值。

孩子犯错了,家长带回家打几下屁股,理所应当,如果过严的监管让行业从一个将要成年的年龄打回上小学的年纪,这个孩子是否还能创造足够的价值?值得思考。

3、监管疏堵结合外,或应加强引导

现有的监管政策反映出了一个方向:发展让位于风险控制。对于这个方向,笔者深感认同,但风险控制完成后,行业总归要发展,监管在控制风险之后,是不是应考虑下如何引导行业发展?

不得不承认,现有政策的禁令多于引导。在诸多禁令中,对P2P行业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借款上限20万元,机构借款上限100万元的限额规定”,为了控制风险让P2P做小额分散,这个路线没错,但是限额禁令会让很多平台规模锐减,后期现金贷之乱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P2P缺资产。

限额规定同时指出,个人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上限为100万元,机构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借款上限为500万元,这其实是在下发禁令的同时给了P2P平台一个变通的方法,几家平台合作,可以将一个客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但是这种变通的方法在实践中却变得不太现实,各家平台本身就是竞争关系,彼此不够信任,“行业里合作资产端的,我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少,至少我们没有这么做”南方一家大型平台高管层对笔者表示。

没有信任中介或足够分量的文件引导,监管层在限额方面的疏堵结合难以实现,但如果疏堵结合不实现,P2P有多少资金是流向实体行业,有多少资金是在变相的“现金贷”这类擦边球资产上左右徘徊呢?

【来源:陈剑锐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