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毒人群画像:男性占到了8成以上互联网
“8月29日,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人员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去年,当这则消息一爆出时,很多人难以相信,为什么高知人群也会上当受骗?在大家的日常见闻中,或许认为年纪大、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命中。事实上,随着诈骗技术更迭、骗局不断升级,互联网安全风险的人群构成也发生了变化。
日前,腾讯安全发布了《2016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电脑中毒用户以及电信诈骗特殊人群案例做了分析和盘点,多维度描绘了遭遇安全风险的用户画像。
报告显示,2016年,腾讯电脑管家全年共发现8.2亿次机器中病毒或木马,其中,中毒电脑用户的年龄主要为11到30岁的青少年群体,特别是11至20岁的少年电脑用户占比高达55.58%,且主要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而从年轻结构来看,中毒电脑男性用户占到了8成以上。一方面,青少年以男性群体使用电脑的频率更高,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更频繁地在网站下载资源,接触邮件、网吧等渠道,而木马病毒多是通过这些媒介来传播的。
同时,中国网民规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意味将有更多人处于安全风险之下。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手机网民达到6.56亿,其中40岁以上和10岁以下网民数有所增长,而这群“新网民”更容易遭遇网络攻击、欺诈。从2016年曝光的几大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也可以看出,中老年群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接触到了手机和网络,但并不像年轻人那么懂网络,防骗意识和防骗手段都更弱一些,一旦遇到诈骗,很容易上当。
2016年,8月下旬,深圳市公安局接到一起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名78岁独居老人遭讹“涉嫌走私”,被骗1156万。骗子利用受害人胆小怕事心理,谎称“其名下有包裹涉嫌走私”,需要开通网银转账以接受安全检查;然后在老人电脑上安装远程控制的木马病毒,后台疯狂转账。等老人意识到问题时,账户内的1156万元早已不见。
如今,互联网安全形势越来越错综复杂,从10岁以下的儿童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人,几乎每个群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因此,构建互联网安全环境也必须从全民做起,同时调动整个社会相关部门的力量,协同作战,共同御敌。首先,用户自身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在浏览网页、下载软件、连接公共WIFI、扫描商家二维码、支付交易、接收陌生人电话短信等多场景下保持谨慎和关注异常,做到不轻易点击链接、不轻易转账汇款。此外,建议安装腾讯手机管家、腾讯电脑管家等专业安全软件主动防护,及时拦截骚扰电话,查杀木马病毒、识别钓鱼网站,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